NEWS

    麦星通鉴 | 冒险者,永不停歇

    2024-12-09

    作者:(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原作名:Elon Musk

    译者:孙思远、刘家琦

    出版年:2023年9月

    ISBN:9787521758399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1日,Tesla在同一场发布会中推出Robotaxi/Robovan/Optimus。两天后,SpaceX“星舰”火箭第五次试飞成功,发射塔的机械臂成功夹住了返回地面的超级重型火箭“Super Heavy”助推器。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让Elon Musk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和讨论中。“没有方向盘和制动踏板的自动驾驶汽车”是马斯克在2016年提出来的设想,而“用发射塔机械臂夹住并回收助推器”这个决定是马斯克在2020年提出的设想(灵感来源于电影《龙威小子》中的空手道大师宫城先生用一副筷子抓苍蝇的场景,这个塔架内部叫“机械斯拉”),这位“硅谷钢铁侠”正在一步一步把自己曾经承诺过的事情实现。


    在《马斯克传》这本传记中,详细描绘了埃隆·马斯克 - 这位目前掌管六家公司(SpaceX、X.com、The Boring Company、Neuralink和X.ai)的传奇CEO,关于他的童年、创业经历和个人生活。作者艾萨克森通过大量采访和实地跟踪,客观呈现了马斯克的多面性格,包括他的野心、冒险精神和个人缺陷,而每个人的优点也变相被自己的缺点所塑造。让我们一起走进马斯克的故事。





    冒险者


    马斯克的童年在种族对立严重且局势动荡的南非度过,自幼遭受父亲的精神控制与压迫,这使得他在成年后身上不时会显现出父亲埃罗尔的影子。高中毕业后决定要逃离父亲,只身前往加拿大念书,并在大学毕业后放弃入学斯坦福的机会而先后创立或投资了多家对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他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世人意义上的成功。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呢?是马斯克对待身边亲友的冷酷无情,出言不逊,且情绪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复波动。尽管他无数次尝试在生理和心理上摆脱父亲埃罗尔的阴影,但父亲对他的精神影响仍持续存在。他的情绪会在冷漠疏远和真情流露之间循环往复,偶尔还会陷入那种双重人格的“恶魔模式”,让他身边的人感到害怕。而唯一和父亲不像的一点是:马斯克在自己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也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未曾得到的父爱)。


    马斯克与自己最小的孩子X Æ A-Xii   图片来源:2021年Time年度人物庆典


    除了来自父亲的阴影之外,他从小便承受着校园暴力,经常被同龄的孩子殴打和折磨,然而父亲并不会站在他的身边保护他,而是质疑他为什么没有奋起反击。因此,他变得愈发自闭,沉溺在读书时自己的个人世界中。同时,按照马斯克自己的说法:“生活即痛苦。逆境塑造了我,我的痛苦阈值变得非常高。” 他学会了屏蔽和消除自己面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心理,而他也同时屏蔽了其他的情绪 - 比如快乐和同理心。


    所有来自家庭和童年的经历,造就了马斯克一个非常独特的思维模式:对冒险的极度上瘾。这个基因来自他的家族,他的外祖父乔舒亚·霍尔德曼就在马斯克3岁时死于飞行事故。而马斯克也从外祖父身上继承了这个基因,他的状态就像一个游戏成瘾的人,明明已经打通关了,却浑身躁动不安,希望再开启一场新的挑战。在本书中,马斯克有一句对自己极为精辟的洞察:“今年我还发现了一些新情况,那就是为生存而战能让你坚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当你不再处于这种非生即死的状态,还想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战斗就没那么容易了。“对于马斯克来说,如果大事不妙,他就会变得精力充沛,这是他童年时期在南非培养出来的“受围心态”。如果不需要为生存而战,他心里就不踏实。本应是美好放松的时光都让他感到不安,所以安逸反而会促使他一次次发起狂飙运动,挑起各种戏剧性冲突,投入那些他本可以避开的战斗,从而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三大愿景


    马斯克心怀延续人类文明的强烈使命感,这使得他心里的三个愿景十分宏大。他的三个愿景是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加速地球转向可持续能源时代和推进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保证其符合人类价值观。作者在书中写道:“一开始,我以为他主要是在塑造人设,就像一个经常读《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的大男孩在演讲和播客里用宏大的梦想来激励团队。但随着我跟他打交道越来越多,我越来越相信使命感是推着他前进的动力之一。当其他企业家还在努力形成世界观时,他已经形成了宇宙观。


    1)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


    在早期Zip2和X.com的创业成功被收购后,马斯克将自己之前创业赚的钱重新投入发展自己童年的梦想 - 殖民火星,他的人生使命是让人类建立起跨行星的文明,坚信飞向其他星球会是人类这个物种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进展。很多人都质疑过为什么他如此坚定要做这个事情(毕竟之前从来没有初创企业想过自己从零造火箭并成功的先例),对此他强调了三点原因:1)他认为技术进步并不是必然线性发展的,比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登过月球,但这个进度被停滞了。他认为只有很多人为一件宏伟的事情奋斗,相关的技术才能往前发展。2)殖民其他星球有助于确保人类文明和意识的保留和赓续,以防我们脆弱的地球家园遭遇不测。3)第三个动机更加纯粹,他出身于一个冒险世家,并最终在美国这片淬炼出人类探索精神的国度扎根,他觉得这样的探险精神应该重新在这片土地重燃。对于他来说,人生在世不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必须追求伟大的梦想。“那个值得追求的东西,是能让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去迎接崭新一天的东西。”


    马斯克(右) 在肯尼迪太空中心观看火箭发射过程   图片来源:SpaceX


    2)让地球进入可持续能源时代


    在创立SpaceX的同时,特斯拉创始人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找到马斯克并希望他能作为公司的天使投资人。马斯克答应投资后成为特斯拉的联创,并在公司的后续发展中慢慢占据公司的绝对掌控权。他对特斯拉做出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也是对特斯拉的成功和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起到关键影响的一步,就是特斯拉要尽可能自己生产关键部件,而不是像传统汽车制造业那样采购独立供应商的数百个零部件后再组装成一辆车。


    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来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控车辆的质量、成本和供应链。打造一辆好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开发出相应的制造工艺,建设能大规模量产的工厂。马斯克对于细节有着极致追求,这份追求不单单体现在车身外观,隐藏式门把手,座椅舒适度等细节,还体现在对于量产工厂的动线设计上。相比之下,马斯克泡在装配线上的时间比在设计工作室里的时间还多。同时,马斯克非常强调不同部门员工中的互相协同,不管是在SpaceX, Tesla还是SolarCity,他都坚信设计工程师应该紧密贴近生产前线,以便直接从装配线获取反馈,从而快速优化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和制造的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还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流程的顺畅度。


    3)让人工智能安全并符合人类价值观


    “人工智能安全性”这个议题,在马斯克认为“人类未来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排名榜首。十年来,马斯克一直担心人工智能终有一日会失控,它会发展出自己的思想,从而威胁人类。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对他的担忧不屑一顾,称他是“人类种族主义者”,因为他只偏爱人类,却不能对其他形式的智能体一视同仁,二人之间的友谊也因此破裂。


    在此摘录一段马斯克和佩奇在2013年马斯克生日派对上的一段有趣的对话:



    马斯克作为DeepMind(目前隶属Google)和OpenAI的早期投资人,深知任由人工智能的野性发展而不对其加以监管将会在未来产生什么后果。他的解决办法是设定一个目标,这一目标就是“人工智能对齐” —— 让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的目标和价值观保持一致。确保“人工智能对齐”的一个方法是将机器与人类紧密联系起来,它们应该是个人意志的延伸,而不是一个可能叛变并形成自己的目标意图的系统。而这一目标也是后来Neuralink创立的原因之一,马斯克希望打造一种能将人类大脑直接与计算机相联的芯片,这个芯片可以承载个人的知识,意志和价值观。





    思维模型


    在文中,马斯克强调了几个在工作中被反复运用到的思维模型。除了大家熟知的”第一性原理“所对应的“白痴指数”之外,马斯克几乎在每个场合都会提及自己总结的“五步工作法”。由于内华达工厂和弗里蒙特工厂的超级量产行动让他积累了很多工厂建设经验,他希望把该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以下是对这两个思维模型进行总结。


    1)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这个名词最初由亚里士多德提及:“每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也不能被删除。”而这一概念在现在被广泛提及主要是因为马斯克对其的重视和反复宣传。自从马斯克决定自己制造火箭开始(他最开始去找俄罗斯人买二手火箭被羞辱了),马斯克就在公司内部普及了一个概念:“白痴指数”,用来计算某个制成品的成本比其基本材料的成本高多少。如果一个产品的“白痴指数”很高,那么一定可以通过规划设计出更有效的制造技术来大幅降低它的成本。由于过去航空行业对于成功发射的要求较高,而对成本控制的问题不太关心,导致同样用途的产品在火箭上的价格比汽车上类似的贵30倍,因此马斯克要求团队从非航空航天领域的公司采购或直接自己动手改造用于火箭制造的原材料。这样做的结果是,SpaceX计划能将Raptor猛禽发动机的成本从V1的200万美元降至V3的20万美元。


    另一个体现“第一性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是Tesla CyberTruck的设计。皮卡作为深受美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车型,过去几十年间外形、车身材料等都没有发生过重大改变。Cybertruck设计师们在最开始考虑的是一种最能满足车辆强度、耐用性和成本要求的材料,而不是简单的沿用旧材料。最终,设计团队选择了高强度不锈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免去了昂贵且耗时的喷漆工序,还提供了优异的抗撞击和防腐蚀性能。同时,选择不锈钢材料还允许车身本身成为一个承载结构,增强整车的整体刚性。冷轧成型的不锈钢板材不仅价格较低,还简化了生产工艺。传统汽车涂装过程复杂且费用高,而不锈钢的天然防锈特性省去了这一环节,大幅度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Cybertruck 南山万象天地巡展  图片来源:麦星团队拍摄


    2)五步工作法:


    无论是在特斯拉还是SpaceX的工作中,马斯克会反复强调他的“五步工作法”。工作法的第一步是质疑每项要求。提出任何一项要求时,都应该附上提出这一要求的人。接下来应该不管提出这一要求的人有多权威或聪明,都应该质疑这个要求,即便这项要求来自马斯克本人;质疑的下一步,删除要求当中所有能删除的部分和流程,虽然后面还得把它们加回来。事实上,如果最后加回来的部分还不到删除部分的10%,那就说明你删减得还不够;第三步,简化和优化被筛选后留下来的流程。这应该放在第二步之后,因为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简化和优化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部分或者流程;第四步,效率拉满,加快周转时间。每个流程都可以加快,但只有遵循了前三个步骤之后才能这么做。最开始在特斯拉工厂,他错误地把很多精力花在加快生产流程上,后来才意识到有些流程原本就应该被拿掉;最后一步,推进有价值的自动化建设。在内华达工厂和弗里蒙特工厂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马斯克一开始试图将每个步骤进行自动化改造。应该先质疑所有要求,删除不必要的部分和流程,把问题筛出来、处理掉,然后再推进自动化。



    最后,我们以马斯克在2021年参加节目周六夜现场的原话来作为结尾,同时这段话也是这本传记的开头。马斯克在世人的眼里无疑是成功的人,这份成功离不开他几十年来夜以继日的极限狂飙,专注于达成自己坚信的愿景,并坚持遵从客观物理定律而不信奉经验权威。但同时,与“成功”相伴的是他复杂的个人性格,糟糕的感情生活且时常让自己处在极端的风险之中。



    这是Elon Musk的故事,这就是他,永不停歇,行事冲动、疯狂冒险、成就惊人。